由洛陽市政府與財政局聯合舉辦的“電影進社區”公益活動在中泰世紀花城的一塊空地上舉行。考慮到這裡老年人看電影居多,放映員崔先生選擇放映豫劇電影《大腳皇后》,此時,意外發生了。原來,該廣場每天都有大媽們來跳廣場舞,放電影的地方與跳舞地方相距不遠,雙方音響相互影響。“當時有人說話不好聽,說我放的電影都沒有人看……”崔先生說。(4月23日《大河報》)
  這場電影的放映應該是沒有問題的,一方面這次放映的是老年人喜愛的豫劇電影,另一方面報道說“大家都在高高興興看電影”。既然電影是有人看的,說明這樣的公益電影是有存在必要的。
  但是,就這起事件而言,我們是不便說誰是誰非的。看電影和跳舞原本不是一個矛盾體,只要互相不影響就是最和諧的事情。而對於筆者來說,我其實不願意糾結放電影的和跳大舞之間的孰對孰錯,我更加關註的是,“電影進社區”這個活動的利弊。也就是說,有些不合時宜的“電影進社區”、“電影進鄉村”活動實際上也是一種擾民。
  先說說我的親身經歷。筆者是一家小媒體的記者,我們這裡每年都會按照全國部署,在夏天和冬天舉辦電影下鄉活動。而尷尬的事情就是這樣發生的。有一次電影下鄉,是一位副縣長負責的。我們被要求跟著副縣長,去報道電影下鄉如何受歡迎。結果到了現場,只有一位放映員和村支書在村子里看電影。領導大怒拂袖而去,丟下了一個問句:“多好的活動,為啥沒人看?”原來,電影在我們這裡已經不再受歡迎了,老年人在家看電視,年輕人在家看電腦。誰願意在炎熱的酷暑里,一邊被蚊子咬著一邊看老掉牙的電影呢?
  第二天,這位副縣長再次通知我們去報道。結果景象就不同了,這個電影的現場有幾百人。原來村支書這次學聰明瞭,讓老師組織了很多學生,而且威脅村民說誰不支持電影下鄉,在計劃生育、宅基地審批上就不會得到照顧。你看這電影下鄉下的。國家花了錢,農民卻一肚子怨言。最後我們播出的新聞是《電影下鄉村,農民笑開顏》。不知道看了這樣的報道,老百姓會是什麼感受?
  電影進社區,電影下鄉村,都是一樣的道理。尷尬不是因為活動不需要,而是要與需求對接,不能遍地開花。不可否認,有些地方確實需要這樣的文化生活。有些貧困的山區,看不上電視,有電視的也只能用天線收兩三個台。我們的電影下鄉活動應該多往這些地方跑跑。而對於生活條件不錯的地方,他們的娛樂方式並不匱乏,很多人已經不願意流著汗看電影,不願意在寒風中看電影,咱又何必勉強呢?最為關鍵的是,能夠被送進社區的,送進鄉村的電影,大多都是老掉牙的電影,這些電影電腦里可以看,電視上也可以看。而新拍攝的電影,電影下鄉的時候又不能放,所以很多這樣的活動只能是形式上的“公益”,是政府的單相思。
  其實所謂的“電影下鄉村”、“電影進社區”,背後還有深層次的問題。這些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這些基層“電影公司”的工作人員有口飯吃,這也是為什麼“公益行動”必須全面開花的原因之一。對於這一點,基層的老百姓都是知道的,一場“公益電影”,上面是明碼標價的補助……
  文/郭元鵬  (原標題:擾民的“電影下鄉”只是單相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n45knzc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